新华网报道 | 周生光:因地制宜 补齐县域级生活垃圾治理短板
发布时间:
2025-11-07 12:07
来源:
新华网
近日,子公司天桥环境总经理周生光做客新华网,分享企业在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成长经历、领先优势及创新成果。
周生光介绍,小型焚烧设备的难点在于我国对于垃圾焚烧污染排放有着严格的控制标准,特别是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小时均值控制要求与县域小型焚烧炉入炉垃圾量少、热值低、成分复杂等因素造成的难以稳定燃烧间的矛盾。要满足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污染排放标准,还要兼顾项目投资和运行成本,难度巨大。
针对这些问题,天桥环境团队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经过无数次方案研讨、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调试,最终取得“日处理100吨规模”的项目成果,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周生光介绍:“我们的专项技术能够精准适配县域生活垃圾的特点,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为县域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了成熟、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4年,天桥环境参与的项目成功获评“2024年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认可,更是对天桥环境自主研发的炉排技术的认同。周生光表示,此项目是日处理600吨规模的大型焚烧炉,在设计时,我们把公司在研发小型设备的一些理念和方案应用在了这个大型焚烧炉项目上,与国内常用的列动型、翻转型和逆推型结构的炉排产品相比,实现了热灼减率降低30%,热量利用效率提高5%,烟气量减少15%,飞灰产生量减少50%的突破,在焚烧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国际上高性能的同类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周生光认为,在推进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进程中,相比大型焚烧设施,小型焚烧炉在县域级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能展现出更大的价值,他说:“小型焚烧炉的核心优势是‘因地制宜’,在县域地区小型设备能就近处理,既减少运输中的二次污染,又降低垃圾处理的综合成本。”
经过多年不断的创新研发,以及对垃圾焚烧炉排技术的持续优化升级,现如今天桥环境的产品在处理复杂固废能力、焚烧效率、能源转化效率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周生光表示,在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排技术方面,天桥环境的产品面对复杂垃圾的适应性、运行稳定性、焚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运行成本等指标性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周生光憧憬着日后能将技术成熟的小型焚烧炉与国内地广人稀的县域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以低成本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