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之星② | 唐庆:生产铁军中的一面旗帜
- 发布时间:2022-04-25 15: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挺身而出。去年他带头加班600多小时,助公司创最快交货纪录
天桥之星② | 唐庆:生产铁军中的一面旗帜
【概要描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挺身而出。去年他带头加班600多小时,助公司创最快交货纪录
- 分类:企业党建
- 作者:谭钟毓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25 15:52
- 访问量:
在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党员队伍里带头冲锋的“突击队长”,是同事心中奋不顾身的“铁军旗帜”,是公司颁奖典礼上接受表彰的“天桥之星”,但他自认为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的“平凡之人”。他就是公司结构二车间五班班长唐庆,一名奋战在生产一线的中共党员。
从先飞入林的“笨鸟” 到引领改革的“头雁”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时间是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唐庆始终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入厂后,他常年的工时和加班时长都在外聘班组排名前列,很快就从没有技术和经验的新人成长为班组骨干。2012年的人事改革中,他以突出的技能水平通过入编考试,顺利留在公司,而曾经共事的50多名外聘人员仅留下不到10人。
入编后,唐庆带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与昔日战友一同加入车间班组,依旧奋战在铆焊一线。而当时班组人数众多,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生产效率不高,人员工资水平也普遍较低。唐庆作为班组一员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他希望带着兄弟们改变现状。那些日子,他每天回家都会一遍遍回顾着白天的生产场景和工作环节,反思着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时甚至想到深夜。最终,他邀4名昔日战友,向车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进作业模式,实行“铆焊一专多能”。
虽然,改革的想法很快获得车间认可,并由唐庆带队成立了试点组,但改革前期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人员技能无法满足此种模式需要。见此情景,组员们不禁有了退缩的情绪,有些人认为多工种配合作业转变为个人“一专多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还有些人认为照这样下去,本就不高的效率和工资将再受影响。面对反对的声浪,唐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觉得万事开头难,自己既然带着组员们走上了改革的路,再难也不能轻易放弃。于是,他顶着压力,一次次与组员们沟通,分析改革的利弊,耐心地说服着每一位组员们。
然而,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实践起来也并不容易。组员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理论基础,但大部分技能都很单一,难以支撑起“铆、焊不分家”的想法。于是,唐庆便利用早会开展技能培训,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组员;在生产任务中,也总是提前熟悉图纸,掌握技术难点,手把手地带着组员干,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正因他的努力,组员们快速成长起来。
2013年的马来西亚港口项目中,试点组凭借“铆焊一专多能”创新提效和全员不懈努力,比按铆焊分开作业预计的时间提前一周完成任务。这不仅助力公司首个海外项目圆满落地,也充分证明了“铆焊一专多能”的正确性。到如今,唐庆已为公司培养出10多名铆焊全能人才,都已成为车间的中流砥柱。他们将“铆焊一专多能”模式带到了车间各个班组,大幅提升了车间劳动效率和人员工资水平,收获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从敢啃硬骨的“尖兵” 到生产铁军的“旗帜”
2013年末,试点组因创新提效贡献突出,被扩编为结构五班,唐庆也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班长。但最开始,也有个别老师傅对资历尚浅的他有过一些质疑,而他却并没有在意,心想只要带领班组干出成绩就能获得认可。自此,他担起了班长组织生产、管理团队的职责,而在生产任务中,他却更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尖兵”。
2014年,公司面临传统产品市场饱和、订单不足的危机,决定开辟风电新市场,同年6月成功接下首单风电项目,但由于风电设备冬季无法上山安装,留给生产加工的时间仅有不到半年。在布置任务时,风电塔筒坡口和底座法兰拼装焊接成了烫手山芋。这两道工序直接决定着风电塔筒的安装稳定性,若在加工中出现误差,几十米高的塔筒随时都可能倒塌,所以对焊接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当时整个车间的班组缺少相关方面的焊接经验,几乎没有人敢接手。紧急时刻,唐庆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道“只要公司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
那段日子里,唐庆带着组员们一遍遍调整焊接方法、一次次改进坡口工艺,顶着日均30多摄氏度的炎热和电焊产生的高温,将工序所需的10000余吨钢材下料加工,几乎日夜无休。赶工中,他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排头兵,不时还要充当“救火队长”,组里有些老师傅因高温高负荷作业体力不支或身体不适,他也总会在第一时间询问情况,安排休息,自己却两头兼顾,顶上空缺,时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如今,他已不记得那几个月是怎样挺过来的,仅记得班组最终按期按质完成了任务。
此役之后,唐庆赢得了全班组人员的信任,成了老师傅口中要强敢拼的“庆伢子”,也获得了车间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自此之后公司“急、难、险、重”的任务都离不开这个班,这一晃就是八年。这些年来,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凡有任务必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他对班组也是严格管理,将效率摆在首位,将质量视为红线。一次次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后,他的班组逐渐成为凝聚力、战斗力最强的班组,每天开工最早、收工最晚,任务最重,也毫无怨言。同事心中,他们早已成为了车间的“生产铁军”,而唐庆正是铁军的举旗人。
从勇于逐梦的“微光” 到闪耀天桥的“红星”
回首从业十六载,唐庆一路从当初懵懂的少年成长为勇挑重担的一线硬汉,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带动班组飞快成长,点燃了车间员工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他的进取与奋斗固然离不开他对事业的真挚热爱,但也离不开他一直追逐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2017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在公司“七一”表彰大会上光荣入党。“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将在党的领导下,竭尽所能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是他面向党旗许下的庄严承诺。正如他所说,他用实际行动坚定地践行着中共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畏担当。
2021年,公司接下水钢项目,唐庆班组被安排加工桥架、主机部分。其实,接受任务时,唐庆正在家休养,几天前他工作时脚踝不慎崴伤。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对班组人员作出安排,并对关键环节进行叮嘱。
几天后,他从班组人员那得知车间临时分派了车轮装配定位任务。他深知车轮变形量误差以丝计算,如果焊接工序未控制好,后期整套设备都将无法按质交付,损失将无法弥补。危急时刻,他不顾家人阻拦,忍着伤痛,毅然奔赴生产现场。临走前,他对家人们说“这是公司首次承接四梁铸造吊业务,不容有失,车间需要我”。
那段日子里,他拖着伤腿,坚守现场,带领班组成员日夜赶工,每天从早上作业到凌晨,甚至通宵达旦,端午也没有休息。最终在他的鼓舞带动下,班组再次圆满完成任务,临时赶工装配定位的车轮全部精确无误。
其实,这仅仅是唐庆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他还带领班组参与了数次重大项目。在湘钢项目中,班组负责的合梁工序,完工周期比预期缩短三个工作日,整个项目也创下天桥历史最快交货纪录。去年全年,唐庆个人累计加班时长超过600小时,个人累计工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342个工时,在班组甚至整个车间都位列第一。
2022年初,公司鉴于唐庆在水钢、湘钢等重大项目中的突出贡献,授予他“天桥之星”的荣誉称号。此时的他感觉所有付出都是那么值得,眼中也有了些许湿润。如今,他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成为公司生产二支部“党员突击队”的一员,在生产一线继续践行着中共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自己曾面向党旗许下的铮铮誓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扫一扫关注公众微信号